客家橙乡 古韵新颜——信丰县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纪实
来源: | 作者:县文化馆 | 发布时间: 1292天前 | 18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信丰,建县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自古以“饶谷多粟、人信物丰”著称,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合唱艺术之乡。信丰是赣南客家文化的核心区域,境内客家文化氛围浓郁,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信丰县致力于对客家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图片

1

潜心挖掘,宝贵遗产得到保护


自赣州市实施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项目以来,信丰县积极组织开展全县性的非遗普查,整理非遗线索540余条,100多个非遗项目得到挖掘和保护,县人民政府发布了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108项,公布了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59人。截止2021年9月,信丰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古陂蓆狮犁狮),省级非遗保护项目5项(大阿子孙龙、万隆瑞狮引龙、大堂花鼓、手端木偶戏),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3项(虎山勾筒、小河锡壶、小河制鼓、万隆红石雕刻等),县级非遗保护项目108项。



图片

2


精心培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信丰县积极开展传承人队伍建设工作。通过组织传承人参加省、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举办全县非遗申报培训班等方式,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鼓励传承人做好传、帮、带工作,积极发展年轻人学习、传承我县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国家级项目古陂蓆狮、犁狮,省级项目大阿子孙龙等项目传承人群体数量得到显著提升,并形成了60岁的老年队、30岁的中青年队以及初中、高中生组成的少年队三个龄段的队伍。截止2021年10月,信丰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9人。

国家级非遗项目古陂蓆狮、犁狮展演团队


图片

3


加大投入,非遗设施逐步完善


信丰县投资8.6亿元新建了文化公园“四馆两中心”,并在园区布展了信丰县非遗展览馆,布展面积达1200㎡,是目前全市最大的县级非遗展示馆。在城区建设了城南花园非遗工坊、信丰一小非遗工坊、信丰中专非遗传承基地、信丰萝卜饺(干)非遗扶贫工坊等展示和传习场所;在古陂、大阿、万隆、安西、大桥等乡镇地建设了蓆狮传习所、犁狮传习所、大阿子孙龙传习所、瑞狮引龙传习所、手端木偶戏传习所等项目传习所18个;古陂非遗小镇东山书院蓆狮、犁狮文化展馆、古陂龙舟文化展示厅正在布展中。在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设计和建设了一批非遗传习和展示场所。

文化公园非遗展馆

信丰非遗展厅


城南花园社区非遗工坊


信丰一小手端木偶戏传习所


图片

4

交流展示,文化遗产活力再现


一是积极参与省、市客家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信丰萝卜饺、信丰小河客家锡壶、小河手工制鼓等多个项目参加了江西省第六届艺术节、赣州文化惠民周、江西首届非遗美食节、中东部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集市等活动。二是积极开展客家民俗展演活动。每年春节元宵期间开展蓆狮、犁狮、子孙龙、瑞狮引龙等传统民间民俗展演;组织各乡镇广泛开展客家传统文化活动,如安西的老爷会、畲族三月三乌饭节、大桥的艾米果节、万隆“谢冬节”等民俗节日。2021年六一儿童节,还在信丰塘头湾举办了“不一样的非遗儿童节”非遗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参观、体验,了解信丰非遗。三是积极开展客家文化“四进”活动。即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圈活动。在信丰一小、信丰中专、信丰思源学校等校园开展展示、展演、教学活动。2019年,率先在全省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在信丰塘头湾美食街等商业场所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


信丰萝卜饺


小河客家锡壶


小河手工制鼓

蓆狮表演


犁狮表演


大阿子孙龙


瑞狮引龙


信丰铜钱花展演


塘头湾“非遗儿童节”


图片

5

齐抓共建,保护成果可圈可点


信丰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经过多年的潜心挖掘和研究,编辑和出版了《橙乡古韵》、《信丰民间故事》《非遗进校园系列丛书--古陂蓆狮、犁狮》《非遗进校园系列丛书--手端木偶戏》《信丰民歌集》等非遗保护成果专著。信丰民歌代表江西参加了2019年由文旅部主办的“中国原声民歌节”;古陂蓆狮犁狮、采茶戏小戏等项目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信丰萝卜饺、萝卜干、制鼓、打锡等项目多次参加省市的展览、展示活动。信明萝卜干生产车间列入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古陂镇列为赣州市首批非遗小镇,信丰中专列入市级非遗传播基地。信丰县客家文化的影响力在全市、全省乃到全国的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人信物丰”的千年古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