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丰萝卜饺的清香飘进特殊教育课堂,当艾米果的软糯触感唤醒文化记忆,一场跨越障碍的非遗传承正在书写暖心篇章。近日,信丰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县文化馆连续开展非遗体验传承系列活动,让传统技艺成为照亮特殊儿童未来的明灯。

信丰萝卜饺作为信丰地区的特色美食,承载着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信丰人民智慧的结晶。此次非遗活动旨在让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能在体验中掌握这门传统技艺,助力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就业。
在2月27日的首次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带领团队走进校园,将承载着信丰人民智慧结晶的萝卜饺制作技艺化作特殊教育的生动教材。从原料甄选到调馅,从揉面力度到包制手法,传承人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指导,带领孩子们走进非遗世界。活动现场,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师傅的示范动作,尽管学习过程充满挑战,但在师傅和现场特教老师的耐心辅助下,最终捧出了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成品萝卜饺。

除了制作萝卜饺,团队师傅们还教孩子们制作了艾米果和萝卜团。这些传统美食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一种美味,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学习制作这些美食,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学员小宇兴奋地说:“原来我也能学会这么厉害的手艺!以后长大了想开个小摊,让更多人吃到信丰味道!”

非遗体验进特教活动的首次举办,便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信丰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金英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技能,还让他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来说,掌握一门手艺就多了一份未来融入社会的保障。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这场温暖延续至3月4日的二次相遇。非遗团队带来了萝卜饺技艺深化教学。活动现场还迎来特别见证者——江西省各地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班的成员们。他们不仅观摩了孩子们娴熟的制作过程,更惊喜地欣赏到由信丰县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的信丰非遗手端木偶戏表演。当传统戏剧的锣鼓声与特殊儿童的欢笑声交织,当校长们品尝到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热气腾腾的萝卜饺和清香扑鼻的艾米果,这场跨越障碍的文化传承显得格外动人。

非遗传承人团队创新采用“双师课堂”模式,既有技艺演示又有特教老师同步指导。正如培训班校长代表所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传统非遗成了有温度的教育载体。”

信丰县文化馆未来也将持续打造“非遗+特教”品牌项目,引入更多非遗技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传统技艺真正成为孩子们融入社会的桥梁。这场关于爱与传承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新时代最动人的文化传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