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近日,信丰县第一小学校长携老师带领20余名学生来到万隆中心小学,围绕省级非遗项目信丰瑞狮引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增进校际文化交流。
当日,信丰一小的孩子们首先观看了万隆小学的同学们带来的信丰瑞狮引龙精彩表演。威风凛凛的瑞狮灵动十足,时而欢快跳跃,时而伏地嬉戏。五节龙随后蜿蜒而出,与瑞狮相互配合,随着音乐翻腾跳跃,身姿矫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与赞叹。孩子们目不转睛,被这极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表演深深吸引,沉浸在信丰瑞狮引龙的独特魅力之中。
表演结束后,非遗传承人来到学生中间,现场手把手地讲解和指导一小的学生体验信丰瑞狮引龙表演。从基本的动作要领,到如何与同伴配合默契,传承人都耐心细致地传授着。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模仿,努力掌握每一个动作。在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舞狮舞龙的力量与技巧,对这项非遗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随后,信丰县第一小学师生一行来到了万隆乡李庄村信丰瑞狮引龙非遗传承所。在这里,同学们通过观看图文资料、聆听讲解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瑞狮引龙的表演特色、文化内涵以及传承保护情况。据介绍,瑞狮引龙起源于清道光初年,赣南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都是单独表演,信丰瑞狮引龙则是龙狮一起表演。当时,万隆江头叶氏宗族要参加宗族仪式。为了体现庄重感和增加仪式的丰富性,请来单人狮艺人和本族黄龙一同表演。
瑞狮引龙舞蹈套路丰富,单人狮与五节龙互相呼应,穿插共舞。每一套舞蹈动作名称都有特别的含义。龙狮共舞,打破了民间传统忌讳,这是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也区别于现代舞台表演需要而拼凑的龙狮共舞,它见证了客家人在当地繁衍生息、兴旺发展的历史,是先人文化智慧和美好愿望的载体。
同学们还参观了解了龙狮制作的流程和方式。龙狮制作师傅现场从选材开始讲解。制作龙身选用坚韧且轻便的竹条,需要将竹条削成粗细均匀的薄片,再巧妙地弯曲、绑扎,搭起龙身的骨架,每一个节点都牢固扎实,决定着龙在舞动时的形态与灵活度。而制作狮头,要先用纸浆层层糊制塑形,再用颜料精心描绘,点睛之笔更是让狮头瞬间有了神韵,斑斓的色彩、夸张的造型,蕴含着传统美学与寓意。同学们围在一旁,不时提出问题,对龙狮制作背后的匠心啧啧称奇,进一步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深厚底蕴。更有同学表示,这次参观学习让他们大开眼界,对家乡的非遗有了更深的认识和自豪感,今后更要积极宣传家乡的非遗,为传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信丰一小与万隆中心小学开展的信丰瑞狮引龙交流学习活动,不仅为两校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让信丰非遗在校园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学生们对非遗的兴趣被充分激发,为非遗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学生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